指能一心以事君。出自语出《书・盘庚下》。孔传:“用布示民必以德义,长任一心以事君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指能一心以事君。 复制出处:语出《书・盘庚下》:
详细解释
趁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;突然发动进攻。出自孙武《孙子・计篇》。一般兼语式,作主语、定语,用于军事上。趁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;突然发动进攻。备:防备。其:他们。 复
详细解释
形容死亡的人非常多。出自《明史・李文祥等传赞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枕藉:纵横相枕而卧。形容死亡的人非常多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李文祥等传赞》:“抗言
详细解释
姑且如此而已。出自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任诞》。一般作分句、状语,指姑且如此而已。姑且如此而已。 复制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任诞》:“答曰:‘未
详细解释
眼前是红色的官服,腰中是金色的腰带。指荣华富贵。出自宋・刘克庄《好事近・壬戍生日和居厚弟》词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黄:金色的腰带;赤:红色的官服。眼
详细解释
星夜驾车出行。出自《诗经・鄘风・定之方中》。一般作谓语,用于书面语。言:语助词;夙驾:早起驾车出行。星夜驾车出行。 复制出处:《诗经・鄘风・定之方中》:“星言夙
详细解释
指以礼法对待。后用以指夫妇和睦。出自《诗经・大雅・思齐》。郑玄笺:“文王以礼法接待其妻。”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指以礼法对待。后用以指夫妇和睦。 复制出
详细解释
比喻兄弟之间有隔阂、不和睦。出自三国・魏・曹植《与吴季重书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参商:参星与商星,两星不同时在天空出现。比喻兄弟之间有隔阂、不和
详细解释
指所作所为符合富贵的身份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中庸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行:所作所为。指所作所为符合富贵的身份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中庸》
详细解释
经得住认真体味。出自清・张贵胜《遣愁集・卷一・绝倒》。一般兼语式,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形容意味深长。耐:经得住;寻味:认真体会。经得住认真体味。 复制出处:
详细解释
形容颜色过分鲜艳繁杂或比喻人浮华而不实在。出自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29回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比喻浮华而不实在。形容颜色过分鲜艳繁杂或比喻人浮华而不实在。 复制出
详细解释
死而闭眼。指死后没有什么牵挂。出自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15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瞑目:闭眼。死而闭眼。指死后没有什么牵挂。 复制出处:清・吴敬梓《儒林
详细解释
同“之死靡它”。出自宋・王谠《唐语林・补遗一》。明・李贽《昆仑奴》:“忠臣侠忠,则扶颠持危,九死不悔,志士侠义,则临危自奋,之死靡他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忠诚
详细解释
形状、装束、声音等奇怪,跟一般的不同。出自徐怀中《我们播种爱情》第一章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形状、装束、声音等。形状、装束、声音等奇怪,跟一般的不同。 复
详细解释
形容愚蠢、糊涂的样子。出自欧阳山《三家巷》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用于口语。形容愚蠢、糊涂的样子。 复制出处:欧阳山《三家巷》:“阿炳这孩子傻里傻气,又蠢又笨,打
详细解释
令人生厌的红色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用于口语。令人生厌的红色。 复制用法: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口语。例子:那件衣服洗得红不棱登的,难看极了
详细解释
很黑暗。出自冯志《敌后武工队》第21章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很黑,用于口语。很黑暗。 复制出处:冯志《敌后武工队》第21章:“将他关进黑咕隆咚的牲口房里,摘掉
详细解释
喻事物的繁荣兴盛。亦形容逃跑。桃,谐音“逃”。有时含诙谐义。出自《诗经・周南・桃夭》。毛传:“桃有华之盛者,夭夭,其少壮也。”《礼记・大学》:“诗云,‘桃之夭夭
详细解释
同“之死靡它”。出自宋・苏辙《祭亡婿文逸民文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忠诚。同“之死靡它”。 复制出处:宋・苏辙《祭亡婿文逸民文》:“女有烈志,留鞠诸孤。赋诗《柏舟
详细解释
走路不遵循正道。比喻做事为学走捷径。出自战国・郑・列御寇《列子・说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处事等。走路不遵循正道。比喻做事为学走捷径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郑
详细解释
怪异、奇特。出自林徽因《梅真同他们》第一幕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奇特。怪异、奇特。 复制出处:林徽因《梅真同他们》第一幕:“可是差不多也就算是了,你知道当时的
详细解释
象声词,形容爆裂、拍打等的连续声音。出自徐光耀《平原烈火》。一般作状语,指爆裂的声音。象声词,形容爆裂、拍打等的连续声音。 复制出处:徐光耀《平原烈火》:“一支
详细解释
谓犯过的错误不再犯。”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雍也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等。谓犯过的错误不再犯。语出《论语雍也》:“有颜回者好学,不迁怒,不贰过。
详细解释
屡次试验都不错。出自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冷生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很合适。屡次试验都不错。 复制出处: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冷生》:“言未已,驴已蹶然伏
详细解释
犹死有余辜。出自宋・苏轼《谢除两职守礼部尚书表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罪大恶极。犹死有余辜。 复制出处:宋・苏轼《谢除两职守礼部尚书表》:“臣等虽三尺之喙,日诵五
详细解释
不认真,马马虎虎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指粗心大意。不认真,马马虎虎。 复制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粗心大意。例子:我们不能稀里马虎地过日子
详细解释
指耐人寻味。出自清・赵翼《瓯北诗话・白香山诗一》。一般兼语式,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指耐人寻味。 复制出处:清・赵翼《瓯北诗话・白香山诗一》:“坦易者多触景生情,
详细解释
见“掷果潘安”。出自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容止》。刘孝标注引《语林》:“安仁至美,每行,老妪以果掷之满车。”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女性。见“掷果潘安”。
详细解释
无缘无故找岔子;存心制造麻烦。出自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58回。一般作主语、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非:是非。无缘无故找岔子;存心制造麻烦。 复制出处:清・李汝珍
详细解释
指傻头傻脑,不很懂事而又倔强莽撞的人。出自清・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83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口语骂人。指傻头傻脑,不很懂事而又倔强莽撞的人。 复制出处:清・吴趼人
详细解释
”原谓射技高超。后亦喻兄弟三人相继科举及第。出自《战国策・西周策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《战国策西周策》:“楚有养由基者,善射,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,
详细解释
形容黑得很难看。出自梁实秋《喝茶》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用于口语。形容黑得很难看。 复制出处:梁实秋《喝茶》:“普洱茶,漆黑一团,据说也有绿色者,泡烹出来黑不溜
详细解释
以这里为界限。出自陈忠实《白鹿原》第16章。一般作谓语、分句,指到这里为止。以这里为界限。 复制出处:陈忠实《白鹿原》第16章:“兆海痛苦地叹口气:‘完了。到此为
详细解释
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。出自宋・周敦颐《通书・文辞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用文章来说明道理。载:装载,引伸为阐明;道:道理,泛指思想。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。 复制
详细解释
指把拒捕、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。出自清・林则徐《体察洋面堵截情形折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可将拒捕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。格:打;格杀:打死
详细解释
比喻好心得不到好报,将恩作仇。出自明・冯梦龙《醒世通言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贬义,比喻好心得不到好报。比喻好心得不到好报,将恩作仇。 复制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通
详细解释
谓不避艰险。出自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35卷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勇敢。谓不避艰险。 复制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35卷:“若有驱使,奋勇直前,水火不避。”
详细解释
xiū shēn qí jiā zhì guó píng tiān xià
提高自身修养,理好家政,治理好所在的地区,最后使全国安宁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大学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提高自
详细解释
比喻尽管没有那样的事,但仍避不开嫌疑。出自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・佛印师四调琴娘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贬义。比喻尽管没有那样的事,但仍避不开嫌疑。 复制出处:明・冯
详细解释
旧时祭文中常用的表示对死者哀悼的语句;意思是“唉!伤心啊!”后用以指死亡或完蛋。出自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哀十六年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讽刺意味。旧时祭文中常用的表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