偏正式的成语

共 7572 个成语

偏正式的成语有【举手之劳】【遐迩闻名】【一泻百里】【一脉香烟】【与草木俱腐】【以弱制强】【恬不知怪】【豆蔻年华】【指东打西】【抱冰公事】【自投虎口】【四战之地】【万劫不复】【郢人斤斫】【自成一格】【袖里乾坤】【无名小卒】【真假难辨】【秦晋之盟】【以疑决疑】【一世之雄】【穰穰满家】【临危不乱】【善气迎人】【一轰而散】【步步深入】【书呆子】【震撼寰宇】【傲霜枝】【桑间之约】【惓惓之意】【假途灭虢】【指天誓心】【充闾之庆】【日旰不食】【必不得已】【满坐寂然】【知命之年】【有章可循】【不期而会】等。
以下是这些成语的详细列表。

偏正式相关成语

举手之劳

jǔ shǒu zhī láo

一动手就能办到的一点劳动。比喻事情轻而易举;毫不费力。出自唐・韩愈《应科目时与人书》: “如有力者,哀其穷而运转之,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。”一般作宾语,比喻

详细解释

遐迩闻名

xiá ěr wén míng

形容名声很大;远近都知道。出自唐・玄奘《大唐西域记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、补语,含褒义。迩:近;遐:远。形容名声很大;远近都知道。 复制出处:唐・玄奘《

详细解释

一泻百里

yī xiè bǎi lǐ

见“一泻千里”。出自唐・韩愈《贞女峡》诗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指速度快。见“一泻千里”。 复制出处:唐・韩愈《贞女峡》诗:“悬流轰轰射水府,一泻百里翻云涛。”

详细解释

一脉香烟

yī mài xiāng yān

谓延续家世的后代。人死,后嗣须常上香祭扫,故云。出自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十六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谓延续家世的后代。人死,后嗣须常上香祭扫,

详细解释

与草木俱腐

yǔ cǎo mù jù fǔ

身体和草木一同腐朽。出自北宋《新唐书・高俭窦威传赞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腐:腐朽。身体和草木一同腐朽。 复制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高俭窦威传赞》:“古来贤豪,

详细解释

以弱制强

yǐ ruò zhì qiáng

靠着弱小的力量去制服强大的力量。亦作“以弱毙强”。出自三国・蜀・诸葛亮《将苑・将刚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以:用,靠。弱:弱小。制:制服。靠着弱小

详细解释

恬不知怪

tián bù zhī guài

谓安然处之,不以为怪。”。出自语出汉・贾谊《治安策》。宋・苏轼《谢中书舍人表》:“既任止于训词,故权移于胥史,恬不知怪,习为故常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不以为

详细解释

豆蔻年华

dòu kòu nián huá

指少女十三四岁的妙龄年代。出自唐・杜牧《赠别》诗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含褒义。豆蔻:一种花色淡黄、果实含香可入药的多年生草本植物;比喻少女。指少女十三四岁的

详细解释

指东打西

zhǐ dōng dǎ xī

指着东方打西方,打得别人防不胜防。出自《七侠五义》第92回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用于处事。指着东方打西方,打得别人防不胜防。 复制出处:《七侠五义》第92回:“那知

详细解释

抱冰公事

bào bīng gōng shì

指旧时官场中清苦的差使。出自宋・陶穀《清异录・官志》。一般作宾语,含贬义。公事:公务。指旧时官场中清苦的差使。 复制出处:宋・陶穀《清异录・官志》:“当其役者

详细解释

自投虎口

zì tóu hǔ kǒu

比喻自己进入危险的场所送死。出自清・如莲居士《薛刚反唐》第20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指自己送死。投:进入;虎口:比喻十分危险的处所。比喻自己进入危险的场所送死

详细解释

四战之地

sì zhàn zhī dì

指四面平坦,无险可守,容易受攻击的地方。出自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乐毅列传》。《后汉书・荀彧传》:“颖川,四战之地也,天下有变,常为兵冲。”一般作宾语,指容易受攻

详细解释

万劫不复

wàn jié bù fù

永远不能恢复。万劫指万世;永远。出自宋・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永远不能恢复。万劫:佛家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过程为一劫。万劫指万世;永

详细解释

郢人斤斫

yǐng rén jīn zhuó

同“郢匠挥斤”。出自唐・刘禹锡《翰林白二十二学士见寄诗一百篇因以答贶》诗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同“郢匠挥斤”。 复制出处:唐・刘禹锡《翰林白二十二学

详细解释

自成一格

zì chéng yī gé

指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。出自清・赵翼《瓯北诗话・白香山诗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指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。 复制出处:清・赵翼《瓯北诗话・白香山诗》:“香山于

详细解释

袖里乾坤

xiù lǐ qián kūn

袖中藏有天地。比喻离奇的幻术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25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乾坤:指天地。袖中藏有天地。比喻离奇的幻术。 复制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

详细解释

无名小卒

wú míng xiǎo zú

不出名的小兵。指没有名气不受重视的小人物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1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含贬义。卒:士兵。不出名的小兵。指没有名气不受重视的小人物。

详细解释

真假难辨

zhēn jiǎ nán biàn

真假分辨不清。出自《星火燎原・围困沁源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难以分辨。辨:辨别。真假分辨不清。 复制出处:《星火燎原・围困沁源》:“埋的时候也给它来个真

详细解释

秦晋之盟

qín jìn zhī méng

春秋时,秦晋两国世代互相婚嫁。泛指两家联姻。出自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32卷。一般作宾语,泛指两家联姻。春秋时,秦晋两国世代互相婚嫁。泛指两家联姻。 复制出处:

详细解释

以疑决疑

yǐ yí jué yí

用疑惑的认识来判断捉摸不定的事物。出自《荀子・解蔽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愚昧的人。用疑惑的认识来判断捉摸不定的事物。 复制出处:《荀子・解蔽》:“彼愚者之定物,

详细解释

一世之雄

yī shì zhī xióng

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。出自宋・苏轼《赤壁赋》。一般作宾语,含褒义。雄:英雄豪杰。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。 复制出处:宋・苏轼《赤壁赋》:“固一世之雄也,而今安在哉

详细解释

穰穰满家

ráng ráng mǎn jiā

形容获得丰收,粮食满仓。出自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滑稽列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粮食满仓。穰穰:丰盛。形容获得丰收,粮食满仓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

详细解释

临危不乱

lín wēi bù luàn

指面临危险心情不慌乱。出自梁实秋《槐园梦忆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人遇事沉着。临:面临;危:危险;乱:慌乱,紊乱。指面临危险心情不慌乱。 复制出处:梁

详细解释

善气迎人

shàn qì yíng rén

形容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人。出自《管子・心术下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对人的态度。善气:和蔼可亲的态度。形容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人。 复制出处:《管子・心术

详细解释

一轰而散

yī hōng ér sàn

形容聚在一起的人一下子吵吵嚷嚷地走散了。出自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8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吵吵嚷嚷地走散了。形容聚在一起的人一下子吵吵嚷嚷地走散了。 复制出处

详细解释

步步深入

bù bù shēn rù

一步一步地进入事物的内部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逐步进入。一步一步地进入事物的内部。 复制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逐步进入。例子:经过我们步步深入

详细解释

书呆子

shū dāi zǐ

指只知读书而缺乏实际知识的人。出自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40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讽刺等。指只知读书而缺乏实际知识的人。 复制出处: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40回:“老夫素日

详细解释

震撼寰宇

zhèn hàn huán yǔ

震动了天地。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形容声势极大。震动了天地。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。 复制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声势极大。例子:三峡工

详细解释

傲霜枝

ào shuāng zhī

形容菊花凌霜傲雪,不为严寒所屈。出自宋・苏轼《赠刘景文》诗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人的气节。傲:傲慢,蔑视。形容菊花凌霜傲雪,不为严寒所屈。 复制出处:宋・苏轼《赠刘景文》诗:“

详细解释

桑间之约

sāng jiān zhī yuē

指男女之间的约会。出自清・唐仲冕《介如居士遗事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用于书面语。指男女之间的约会。 复制出处:清・唐仲冕《介如居士遗事》:“美人者某指挥使女也

详细解释

惓惓之意

quán quán zhī yì

诚恳的心意。出自清・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82回。一般作宾语,指人诚恳。惓惓:恳切。诚恳的心意。 复制出处:清・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82回:“知章奉意,到家宣谕李白,

详细解释

假途灭虢

jiǎ tú miè guó

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6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用借路的名义而消灭这个国家。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。 复制出处:

详细解释

指天誓心

zhǐ tiān shì xīn

指着天,对心起誓。指意志坚定或对人忠诚。出自唐・张说《为郭振让官表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指着天,对心起誓。指意志坚定或对人忠诚。 复制出处:唐・张说《

详细解释

充闾之庆

chōng lǚ zhī qìng

能使门第光大的喜庆事。出自《晋书・贾充传》。一般作宾语,用于祝贺别人生子。充闾:光大门楣;庆:喜庆。能使门第光大的喜庆事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贾充传》:“贾充

详细解释

日旰不食

rì gàn bù shí

同“日旰忘食”。出自唐・皮日休《忧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处事等。同“日旰忘食”。 复制出处:唐・皮日休《忧赋》:“故王之忧国者日旰不食,士之忧位者载贽

详细解释

必不得已

bì bù dé yǐ

必然不能得止。指形势使得非如此不可。表示无可奈何的意思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,指实在不得不如此。必然不能得止。指形势使得非如此不

详细解释

满坐寂然

mǎn zuò jì rán

全场静悄悄的。出自清・张潮《虞初新志・秋声诗自序》。一般作状语、定语,形容十分安静。坐:同“座”,座位。全场静悄悄的。 复制出处:清・张潮《虞初新志・秋声诗自

详细解释

知命之年

zhī mìng zhī nián

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。指50岁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为政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50岁。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。指50岁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为政》:“五十而知

详细解释

有章可循

yǒu zhāng kě xún

有章法可以依照。出自李国文《冬天里的春天》第四章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处事。章:章程、章法;循:遵守、依照。有章法可以依照。 复制出处:李国文《冬天

详细解释

不期而会

bù qī ér huì

未经约定而意外地遇见或自动聚集。出自春秋・穀梁子《穀梁传・隐公八年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意外会见。期:约会。未经约定而意外地遇见或自动聚集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穀梁子

详细解释